首页  >  业务频道  >  数字社会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之四十 | 杭州:数字赋能科学布防 探索城市地下隐患安全治理新模式

  一、案例简介
  杭州市按照“隐患产生—因素分解—数据汇集—算法集成—状态标识—职责分解—组织架构—协同处置”的流程化思路,以数字化手段建设地下隐患智防场景,系统性重塑地下隐患防治管理工作,推动解决“三个不清楚”问题,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变革。
  二、主要举措
  (一)清底数,勾勒地下空间三维底图。利用城市数据模型,汇集政府、企业等各类动静态数据,对地质条件、道路条件、深基坑、地下管线、重载车规定线路等静态数据,以及探地雷达、地铁盾构作业传感器等动态监测数据,在符合保密要求和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标准化加工,形成地下家底一张图。

图1 城市地下隐患智防系统-驾驶舱界面

图2 城市地下隐患智防系统-风险研判界面
  (二)准判断,建立综合风险分析模型。邀请专家团队,在地面塌陷作用机理和过程理论研究结合现场监测实践反复推演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风险分析模型和算法,计算路面安全指数,以红、黄、绿标识出高、中、低风险区域,直观展示为路面塌陷风险一张图。
  (三)强指挥,重塑跨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地下隐智防应用系统工作风险管理闭环暂行措施清单》和《城市道路地下隐患总体治理实施意见》,制定了结构化防治清单,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部门协同处置流程。
  三、应用实效
  (一)全量归集,构建道路塌陷因子数据库。城市地下隐患智防系统目前已推广建设至杭州10个区的建成区,覆盖10区建成区约893.25平方公里范围,融汇109.5平方公里范围内地质体三维模型和实景三维模型、334个在建基坑工程、25876公里各类管线、4100公里城管已检测道路、719处地下市政设施等基础数据。
  (二)精准聚焦,集中力量管控风险路段。城市地下隐患智防系统现已收集4961公里主次干道相关专题数据,并将道路分割成95848个网格进行分析。目前,系统通过算法研判得到中高风险区域涉及484处(849个网格),占全市网格总数的0.886%,全市路面塌陷防治工作据此开展针对性的协同防治,将有限的行政资源,有效地投入到隐患防控工作中。
  (三)科学管控,有效防止道路塌陷发生。依托道路塌陷风险评估模型算法以及智能决策技术,对484个高、中风险点实施了5.5万次闭环处置,使其中280处高、中风险点实现消除或降级,有效提升地下隐患防范和监管效能。系统应用至今共收集31起杭州发生的道路塌陷事件,其中2021年19起,2022年10起,2023年2起,塌陷事件数量随应用建设覆盖度提升总体呈递减趋势。
  四、特色亮点
  (一)数据赋能,打造建设管理新模式。城市地下隐患智防系统将看不见的地下市政设施、实时变化的交通运行数据和影响较大的深基坑建设情况,建设成符合安全保密的、业务需求的、可直观展示的标准化数据。建立了综合风险分析模型和算法,有效缩小日常巡检范围。
  (二)目标牵引,打造部门协同新模式。聚焦道路塌陷防控,运用数字化手段,将原本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产权单位的相关业务工作,整合成一个业务处置流程,建成了“系统平台统一、信息交互统一、权限管理统一、处置流程统一”的城市地下隐患智防系统。
  (三)制度闭环,打造风险防控新模式。城市地下隐患智防系统运用数字孪生建设思路,构建起“数据归集—指标计算—闭环处置”的基本工作流程,制定闭环措施清单,做到分解隐患因子、明确单位职责、个人一键直达,实现清单化管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