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哈尔滨市立足自身产业特色,以政企合作模式建设农业全产业链管理平台,搭建溯源管理体系、数据采集、辅助决策等模块,融合卫星遥感、多源农情感知、协同决策、农业大模型等核心技术,凭借“空天地人机网”一体化监管,面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群体,提供标准化种植、病虫害管理、农机智能管理、辅助决策等服务,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安全,降低生产成本。
二、主要举措
(一)人工智能推动农业智能化管理,改变“靠天吃饭”局面。平台贯通大规模种植“耕、种、管、收、储、运、加、销”全产业链主体,带动产业链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人流等资源高效流动,实现农机装备的精准定位和自主运行,降低了人工依赖,提高生产效率。实时监测生长环境和生产过程,确保质量和安全。
(二)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构建智慧农业新生态体系。平台通过数据标准化、传感器和设备互操作性标准化、信息流程标准化、种植标准化以及安全和隐私标准化等方面建设,构建开放、协同、可持续的智慧农业生态系统,进而提高技术的通用性、可扩展194性和可维护性,降低技术集成的难度,推动智慧农业广泛应用,为农业系统的升级和创新提供更加稳定的基础。
三、应用实效
(一)智慧农场,引领智能农田革命。平台在北大荒二九〇农场开辟3000亩的示范农田,安置气象站、购置无人机、数据采集相机、地面传感器及手持设备,申请卫星遥感数据,形成覆盖空、地、机完备的数据采集及感知体系。对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作物的“耕、种、管、收”进行全方位应用,通过平台统一调度,实现多台套同、异构农机自主协同作业,取得了良好反响。
图1 北大荒二九〇农场示范农田
(二)安全溯源,智能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平台应用于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西瓜种植实验示范基地,用于质量安全溯源,实现了省、市、县、基地数据互联互通和农产品“田间-市场-餐桌”实时监控,确保全程可溯,使基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提升。平台与“乔府大院”品牌合作,以旗下全部大米产品为溯源对象,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从智能生产信息化入手,结合全生命周期质量安保体系和标准体系,搭建模块化智能平台。实现“责任可认定、生产可记录、流向可跟踪、安全可预警、身份可调查、产品可召回”的功能。
四、特色亮点
(一)高效整合各方资源,加速成果落地。平台由政府引导,企业为牵头主体,联合运营商和高校院所。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广泛参与的合作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和技术的优势互补。
(二)贯穿农业全流程,开源助力涉农企业。平台以数据监测为基础,远程控制为核心,实现对虫情、气象、灌溉、灾情、视频监控、生产、溯源等全方位管理,监测全覆盖、数据全贯通、生产全闭环。开源开放,允许所有涉农企业免费使用,可根据自身需求二次开发,促进“人工智能+农业”应用场景快速落地。
(三)全产业链智能化,赋能产业升级。通过搭建“空天地一体化”多模态农场监测通信网络、农机自动驾驶与装备自主作业等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精准化,提高效率和质量,推动智慧农业快速发展。
图2 多机自主协同作业现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