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务频道  >  数字社会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之四十八 | 扬州:数字赋能运河焕新生 智慧启航古城展新颜

  一、案例简介
  扬州市是大运河“原点”城市,孕育了以运河文化为核心的城市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扬州时强调要“让古运河重生”。扬州借助数字手段,围绕“一个中心两大平台三类场景”开展战略行动,挖掘资源禀赋,释放产业潜能,创新社会治理,助力城市转型。
  二、主要举措
  (一)坚持以“数据”为中心。
把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作为扬州城市转型升级重要引擎。出台“数据二十二条”和《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数据资产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数据流通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助力数据“可享、可用”;与运河沿线城市共建“大运河文化带数据库”“全媒体影像数据库”等专题库,实现数据“可看、可研”。
  (二)建成两大运河数字平台。一是建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链接运河城市文化、生态、产业等资源,构筑运河文化产业生态圈。二是建成运河城市算力平台,依托本地万P算力园区,配套出台按30%比例补贴的算力券政策,汇聚运河沿线城市多元异构高质量算力,为运河沿线城市提供质优价廉的算力服务。

图1 运河城市算力平台架构图
  (三)打造三大运河应用场景。一是文旅场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全景式体验、“下扬州”智慧文旅服务等项目,运用数字技术推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二是产业场景:推动百年国妆品牌积极拥抱数字时代,拓展市场新蓝海。三是治理场景:数智网格“扬州工”,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政务无人机综合应用”,实现社会治理“一屏尽览”“一网统管”;智慧治水“显担当”,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通过打造全域智慧水利综合调度系统,实现入河水质全监控,护佑“一江清水向北送”。

图2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及部分文旅数字场景
  三、应用实效
  (一)数据信息可触可用。截至2024年7月底,包含运河、政务、生态、旅游等主题数据库的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累计归集数据93.55亿条,发布共享目录4585条,交换数据53.34亿条,定制各类数据服务接口541个,接口累计被调用23.34亿次。
  (二)应用场景可感可及。扬州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助力调用法人信用信息,促进企业融资实效,累计成功撮合融资需求45793笔、金额达2120.1亿元;支撑公积金线上办理提取业务近53.6万笔,提取金额近100.6亿元;助力项目在线申报,政策快速兑现,累计服务企业2780家。
  (三)数字转型可圈可点。创新开展“运河+算力”区域合作新模式,以“数供、数流、数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数智网格“扬州工”助力扬州创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在“网格+治理”领域积累大量经验,全面激活基层治理“微细胞”。
  四、特色亮点
  (一)数字赋能,提供文化旅游新体验。利用数字技术,发挥资源禀赋,赋能全域文旅转型。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用数字技术全景式再现千年运河的历史风貌,让文物“活起来”。“下扬州”大模型文旅应用,定制数字人导游,覆盖游客全流程各场景,为游客提供旅游管家个性服务。
  (二)数智支撑,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围绕地区特色,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推动运河城市经贸合作、文旅交流。建设数字人民币支付系统,开发文创街区小程序,建立文创数据分析平台,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老国货谢馥春运用AR试妆等数字技术,焕发新活力。
  (三)数治联接,构建城市治理新模式。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人、地、物等全要素进网格,分析研判苗头性、突出性问题,实现基层治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推动水质智能监测、泵站智能管控、循环智能调度,实现全域防洪治涝“多元监控、智能诊断、科学决策”。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