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太原市立足老龄化特点,因地制宜打造“1+2+1+N”的智慧养老顶层架构,即1个以政务云为依托的基础支撑底座、2个数据+技术双重赋能的数字化引擎、1个以养老业务为核心的智慧养老数字化平台和N个以数据要素为抓手的养老全产业应用场景,有效破解政府监管不足、市场供给不足、精细服务不足等养老难点痛点问题。
图1 智慧养老数字化平台实景图
二、主要举措
(一)创新“特色政策+场景”养老服务模式,让数据“管得住”。发挥太原作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城市的基础优势,创新“政府购买+六助服务”的养老呼叫服务、“政府补贴+社区食堂”的养老助餐服务、“适老化+居家养老”的养老供需对接服务、“数据要素+养老服务”的医疗、零售、金融全链条数字化养老服务等应用场景,形成政策为驱动的体制机制创新模式,让数据“管得住”。
(二)创新“政务服务+场景”养老试点模式,让数据“用得好”。通过平台厘清养老基础数据、健康数据、就餐数据、消费数据、服务商数据等数据底数,将民政、卫健、工信、政法等角色纳入平台,建立与全市政务共享交换平台相匹配的养老服务数据标准,通过数据连接养老业务、养老服务、养老监管各节点工作,推进数据赋能“养老一件事”的高效办理。
(三)创新“数据要素+场景”养老运营模式,让数据“流得动”。通过水电暖改造、健康驿站、无人商超等场景的探索实践推进数据复用与场景运营,实现各类养老数据要素的深入挖掘、治理、应用,通过典型项目咨询服务、数字化场景增值运营等模式挖掘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下养老数据要素价值。
三、应用实效
(一)平台赋能,推进老年人共享“数字红利”。平台运行至今已整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商500余家,设立了为老服务点2461个,建立服务团队760支,提供家庭床位适老化设备3076个,汇聚沉淀52.9万空巢老人、12.8万独居老人、15.3万与子女同住老人、4万与其他亲属同住老人与百万级传感监测数据,构建以社区为单位、居家为补充、医养为延伸的新兴服务体系。
(二)数据赋能,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目前通过平台每年服务超过1.2万名老人,完成助餐服务超过21万单、助洁、助浴服务接近20万单、助行服务超过10万单、助医服务可达20余万单、助急服务至15万单,每年的“六大助”服务累计订单达800万,服务总金额达5000万,数据要素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特色亮点
(一)建立“全社会”养老数字化转型推进模式。创新“全社会”参与的数字化养老实施方式,组建政府主导的工作专班;建立感知设备供应商、养老评估改造单位、软件供应商、数据治理服务商、运营服务商于一体的养老生态;规范养老服务商入驻标准并整合服务资源。通过“政府+企业生态+服务资源”的组织创新模式,推进养老数字化服务标准化、全场景、高质量发展。
(二)形成“全感知”养老数字化精准服务模式。形成满足不同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定制化服务清单,实现以数据要素为抓手的需求精准感知,融合大模型准确把握老年人口结构、健康状况、养老服务需求等宏观趋势,形成数据感知的统一监管、审查、服务机制,引导和保障养老服务有序开展。
(三)探索“全产业”养老数字化持续运营路径。建立数据要素+数字化场景体系,高效发挥数据要素在居家服务、助餐服务、医疗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等场景的数字化应用,激发养老上下游产业转型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