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海口市加大守信激励机制建设力度,拓展守信激励应用场景,在审批系统中共享信用数据,将信用信息充分运用到“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两种类型的政务服务事项的审批服务过程中,让信用好的办事企业和群众享受高效的服务。
二、主要举措
(一)加强制度设计。探索将信用信息和承诺嵌入审批流程,制定公布“信易批”事项清单,规范《信用承诺告知书》等格式文本,建立全市统一的信用承诺标准,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对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充分运用,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
(二)完善考核机制。对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和实施主体的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定期形成督查周报并督办,将“信用等级审批”工作纳入全市“一网通办”评价指标,确保改革工作有效实施。
(三)数据共享汇聚信息。依托“海口市一体化平台”,通过数据共享、插件接入等方式,汇聚国家“红黑名单”、省内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个人“金椰分”等各类数据。
(四)自动调用信用信息,实现全事项全主体全覆盖。海口市一体化平台开发了“信用VIP识别”模式的“强业务链”,对全部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主体进行全覆盖式的“扫描识别”,自动调用信用信息,实现全事项全主体全覆盖。
(五)科学评定等级,夯实信用+审批运行机制。按照“信用好审批服务提速、信用差不可承诺容缺”的原则,实行“红、橙、蓝、黑”信用审批服务模式,对企业或个人相应信用数据按档分类。一是红档加速模式。信用等级为红档的,适用“容缺后补”和“告知承诺”办理方式。受理后立即进入“快批”通道,审批时限在承诺时限的基础上提速30%。二是橙档容缺承诺模式。信用等级为橙档的,适用“容缺后补”及“告知承诺”办理方式,审批时限以承诺时限为准。蓝档限制审批模式。三是信用等级为蓝档的,不适用“容缺后补”及“告知承诺”办理方式,审批时限以承诺时限为准。四是探索“黑档禁办”,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探索实行110个事项失信人禁办。
图1 信用等级审批机制
三、应用实效
(一)强化联合守信激励。2022年3月推行开始至今,共产生1065316个信用数据,其中红档511558个,橙档549593个,蓝档4163个,黑档2个,累计提速85%,环节减少73%。
(二)推动联合失信惩戒。根据失信被执行人限制情况,梳理110个相关事项黑档禁办,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建设,构建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工作体制机制。
(三)强化信用信息汇聚应用。在市级一体化平台嵌入“海口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奖惩插件子系统”,并将信用插件中涉及企业综合信用评分、失信信息、个人“金椰分”等信息数据从8类拓展到25类,审批自动调阅信用信息,为受理审批人员提供依据,实现审批系统与信用信息的数据汇聚、共享、应用。
(四)“强业务链”事项全覆盖。“海口市一体化平台”以“信用VIP识别”模式的“强业务链”,对全部政务事项办事主体进行全覆盖式“扫描识别”,使用省、市一体化平台的四级政务体系19915个事项实现了“信用等级审批制”服务模式,全市推行信用应用场景服务的事项覆盖度达88.27%。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嵌入联合奖惩环节,实现审批办件中自动查询办事主体信用状况、自动调取、归集联合奖惩数据,推进联合奖惩嵌入审批环节工作落地。
四、特色亮点
红、橙、蓝、黑”信用审批服务模式推广穿透力强、事项覆盖率高、软硬件成本低,是一种“有温度、无感知”的审批模式,属于以信用为基础分级分类监管事前环节的补短板应用场景,从海口龙华区试点到海口全市全覆盖仅用时不到半年,符合便利化原则,符合“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