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优秀项目案例集——金融服务案例之二 | 夯实数据要素跨域流通基础,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 2025.02.07
  • 来源:国家数据局
  • [ 打印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支持鼓励发挥数据要素积极作用,健全优化银企信息对接机制,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持续增长,但贷款满足率始终不高,反映出银行不敢贷、贷得慢,企业贷不到等痛点难点。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管理有限公司建设打造省级金融基础设施—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以数据增信破解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

图1 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一是构建统一数据底座,推动金融行业数据融合共享。依托浙江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对接浙江省公共数据,按照银行信贷业务规范,围绕“数据维度、数据质量、数据时效、数据安全”四大标准,在全国率先建成了“金融专题库”。融合治理高度契合金融业用数标准和需求的海量标准化、高质量数据要素资源,作为金融机构深化数据应用、提升数字服务效能的统一数据底座。目前,已采集了61个部门的数据,数据调用量达6.1亿次。
  二是构建高水平跨域流通体系,确保金融机构灵活应用数据。平台构建了标准化数据治理流程,数据经过一整套筛选检核规则进入金融专题库,全周期保证数据质量。同时,进一步构建数据要素“字典”,用数金融机构不仅能根据数据属性条目式查看数据内容,还能全程查看和管理数据清洗加工过程,形成金融行业统一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通过构建公共指标加工方法,助力金融机构智能建模,并融合建模平台和隐私计算技术,构建了金融服务大数据应用的安全可信环境,从而向金融机构提供了多元、便捷、安全的数据应用路径,助力金融服务深化创新发展。
  三是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保障数据安全。平台在数据应用层面配置了脱敏引擎、授权组件,确保数据安全合规使用。对系统关键组件进行等保三级测评。引入隐私计算对多源数据融合进行控制,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数据跟踪溯源。另外,配套建设数据安全管理系统,覆盖数据调用的全过程。采用“专人、专机、专网”的“三专”管理模式,保障数据使用明确到个人,限定到机器,过程可追溯,严控数据安全。
  四是构建高效能价值转化体系,建成数字金融场景生态。平台实现了“一次接入,全省贯通”,创新推出了抵押登记在线化、非伤人事故在线理赔、贷项通、跨行流水验真等20余个数字化场景应用,省内银行保险机构依托平台,进一步创新构建了特色应用子场景120余个。平台推动金融机构从“不敢服务”向“精准服务”、从“各自为战”向“协防共治”,业务办理从“线下跑腿”向“一网通办”,信贷客户从“上门找机构”向“一键提需求”四大转变。自2019年11月上线以来,平台应用各类数据已累计支持金融服务超11.5万亿元,服务企业群众超1550万家次,应用成效显著。各模块与应用场景累计已产生百亿级社会经济效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