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数据已成为关键的基础性资源和核心生产要素,全面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工业制造作为实体经济的压舱石,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正不断深化,正在从“数字技术赋能生产”走向“数据驱动产业系统重构”。作为引导数据要素与重点产业融合创新的重要抓手,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设置“工业制造”专题赛道,紧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核心命题,围绕创新研发、智能决策、服务延展、供应链协同、数据治理等工业制造的重点环节,系统部署多元赛题任务,推动面向数据价值释放的工业制造数字关键技术突破、智能流程再造及商业模式创新。
一、聚焦数据驱动场景创新,助力制造生态转型升级
本赛道围绕工业制造全生命周期展开,涵盖研发创新、生产优化、智能服务、供应链协同等多个维度,强调“用数据驱动业务变革”的创新逻辑,尤其鼓励从产品定义、产业链重构、产业生态创新等基本问题出发,重新思考数据赋能产业范式变革。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2点:
一是赋能企业自身提质增效。通过推动多源异构数据的采集与融合,提升企业自身数据建模与分析能力,为制造企业提供全新的数据价值赋能新思维、新路径、新方法。例如,在研发环节,基于产品设计、仿真、实验、试制等数据的集成利用,应用大模型等AI工具,企业可以实现复杂工艺的智能优化、新材料智能筛选等。在制造环节,融合机器运行数据、工艺参数、能耗数据等,构建智能感知与实时反馈系统,实现生产线智能调度、设备智能维护、质量智能控制等。在服务环节,通过打通设备运行、客户反馈与维修记录等全生命周期数据,构建预测性服务模型和用户满意度评价体系,助力制造企业从“产品交付型”向“数据服务型”转变。
二是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本次大赛还特别强调以产业链、产业集群为单位的整体提升,引导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流通与协同能力,探索产能协同、库存预测、供应链可视化等实践应用,为构建稳定、安全、高效、坚韧的产业网络提供“数据底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二、探索机制与规则创新,夯实数据要素市场化基础
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不仅依赖于技术突破,更有赖于制度机制的配套保障。赛题设计在强调技术应用落地的同时,积极引导参赛者关注数据流通制度设计与治理机制创新,探索可信数据空间构建、数据质量管理、隐私保护计算等新路径,从而为工业领域建立安全合规、可信互信的数据流通利用环境。
一是探索数据互联互通。工业制造领域的数据往往涉及企业核心资产,数据壁垒问题突出。如何在保护商业敏感数据的前提下,实现多主体间数据互通互信,是推动产业协同的关键。通过鼓励参赛团队探索“技术+机制”的组合方案,如借助联邦学习、同态加密、多方安全计算等手段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同时引入数据权益确认、数据质量评估、激励分配等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可持续的数据价值合作生态。
二是促进数据资源整合。大赛设置“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建设”方向,聚焦新材料、核心部件、整机装备等关键领域,推动建设标准清晰、标注精准、覆盖广泛的工业数据资源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智能算法训练和大模型落地,更将为工业领域建立统一规范、共建共享的数据基础设施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机制的不断成熟,数据将不仅仅是制造流程的“辅助变量”,而将成为工业体系重构的“第一生产力”。“数据要素×”大赛不仅是一次面向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创新竞技场,更是在构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的重要实践平台。
作者:
朱 岩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