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之九 | 佛山:建设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 赋能市域治理现代化

  • 2025.01.04
  • 来源:国家数据局
  • [ 打印 ]
  一、案例简介
  佛山市依托广东省一体化数字政府基础底座,打造平战结合、省市一体的全域治理“一网统管”体系,构建规划、架构、标准统一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累计建成83个应用专题,441特色个子专题,归集113个部门549个系统418亿条数据,形成省市区一体的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2020年被列为国家首批“新城建”试点城市,政务服务被纳入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
  二、主要举措
  (一)规划布局。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流程闭环的“1+2+5+N”(打造全市一体的数字化基础底座,建设市、区两级数字佛山智慧共治运行指挥平台,构建市、区、镇街、村居、网格五级用户体系,打造N类特色专题应用)数字化治理模式。
  (二)省市一体。充分利用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成果,部署省“一网统管”、“一网共享”基础平台地市标准版,低成本构建佛山“一网统管”基础平台。
  (三)协同统筹。通过“三个整合”(应用整合、数据整合、入口整合)、“三个统筹”(平台统筹、标准统筹、亮点统筹)为原则,复用已有的CIM平台和时空云平台等平台,构成城市数字化基础底座。
  三、应用实效
  (一)智慧城市“一网感知”。通过无人机巡查、物联网等泛在感知能力,促进城市治理数字化。一是深化物联传感应用。接入全市超5000个在建工程项目视频监控以及塔吊传感数据,实现风险智能监控。二是构建国际二维码佛山节点,为包括企业、三小场所等200多万对象赋码,推出村居管理等12个智慧应用场景。
  (二)城市管理“一网协同”。一是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建筑垃圾智能管理系统接入监管车辆3846台、建设工地181个,实现违法行为自动报警监控等智能化管理。二是全科网格管理“多巡合一”。将巡查对象细分为35类,专职网格员开展“一机一表一次”综合巡查。
  (三)城市安全“一网管控”。一是构建应急指挥体系。布设13120套物联网传感器,对全市204.7公里燃气管网等风险点实现24小时监测预警。二是赋能综合指挥。建设“行通济”民俗活动等大型指挥场景,保障超过200万人流管控。三是赋能决策辅助。在2022年北江第2号特大洪水中,精准预测水位趋势,提前实施三水区海丰村全体村民的转移。
  四、特色亮点
  (一)全科网格改革。市委印发《关于推进基层治理全科网格建设的实施方案》,成立区、镇和村(社区)智慧社会治理工作机构,构建四级治理体系。将城管等13个部门延伸到村(社区)的业务网格整合成4818个全科网格,实现“多网合一”,工单统一智能分拨。

图1 全科网格协同共治框架

图2 佛山市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平台
  (二)数字低空执法体系。一是赋予无人机执法身份。形成85项无人机执法取证事项清单,涉及城市管理等6个执法领域,规范无人机执法。二是标准化建设,发布地方标准《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数据采集规范》,上线两年已派出无人机超4万架次,发现线索超6700余条,形成超1000宗无人机取证执法案例。
  (三)统筹数字政府公共支撑平台。统筹建设全市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平台,提供5大类114项基础能力。一是全市部署无人机85架,实现镇街机库无人机全覆盖。二是时空云平台共享地理信息图层资源872个,日均调用量44万次。三是CIM基础平台承载全市全域建筑白模、100多个主要建筑和轨道交通BIM模型,为市域治理数字化奠定坚实基础。
  (四)还数于村基层减负。建设还数于村智慧赋能平台,构建基层数据可有效沉淀、可快速共享的应用服务体系。一是实现数据回流。整合住建等14个部门100多个专业图层,实现人口和法人数据全面回流基层,让基层真正掌握数据资源。二是助力基层减负。提供一表通填、法人画像等15项便捷功能,表格压减率达56%,填报工作量压减率60%,支撑基层业务应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