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之十四 | 芜湖:用数据思维为基层赋能减负

  • 2025.01.06
  • 来源:国家数据局
  • [ 打印 ]
  一、案例简介
  为使基层干部摆脱包袱、轻装上阵,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服务群众,芜湖市优化工作流程,打通数据壁垒,积极推动数据归集共享,为基层创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工作环境。通过让数据多“跑路”,以数据自动填充代替人工填表报数,实现群众诉求归一,避免基层重复受理,切实让基层真“减负”。
  二、主要举措
  (一)成立工作专班,强化责任落实。组建填表报数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印发《芜湖市填表报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要求,部署“六个一”主要任务:即编制一份填表报数事项目录和一套报表清单、搭建一个专题数据库和一个信息化平台、优化一套报表任务流转流程、开发一组智能化报表工具。
  (二)开展摸排调研,厘清工作现状。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方式调研基层填表报数现状、痛点和迫切需求,地毯式摸排填表报数事项、收集表样。梳理没有文件依据的报表,保留报表纳入芜湖市填表报数目录和清单进行统一动态管理。
  (三)建立专题数据库,开发报表通平台。基于“城市大脑”数据赋能中枢,对归集数据治理规整后,创建填表报数专题数据库,基于易政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用户覆盖体系开发报表通平台,供全市各级各部门使用。最方便的是实现多用户报表数据一键高效汇总,消除人工逐一汇总工作量。

图1 报表通平台目录

图2 报表任务页面
  (四)设立报表中心,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设立报表中心,为全市报表清单更新发布、任务配置、数据关联、数据库管理等工作提供常态化服务团队。印发《芜湖市填表报数管理规范(暂行)》。建立督查考核制度,采取线上和线下多种形式进行督查,并纳入对相关责任单位的年度考核。
  (五)归集群众诉求,实现诉求归一分析。建立群众诉求感应系统,归集12345、信访、人民网等渠道的群众诉求数据,构建出以诉求实体为核心的实体图谱与事理图谱,并通过对实体和事理关系图谱的深度分析和碰撞挖掘完成人员、单位、地址、事件的融合归一,最终完成诉求归一,有效识别群众重复诉求问题,避免基层重复多头受理,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三、应用实效
  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已基本达到“一减”“两控”“五化”效果。“一减”即通过专项整治、清单化管理,报表总量大幅减少。“两控”即严格控制报表下发源头,控制报表任务增量。“五化”即报表数据化、数据共享化、填报智能化、流程扁平化、机制常态化。
  四、特色亮点
  (一)制度保障与技术创新双管齐下。利用互联网思维,搭建报表通平台,推动报表数据全市共享,提升填报汇总智能化水平;在不改变各部门现有行业报表管理职责基础上,从填表报数事项准入、数据共享等方面建立制度,为报表通平台深入应用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
  (二)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同步谋划。工作专班反复调研、座谈,不断细化工作思路,及时总结经验,建立制度规范。同时,在工作专班解散后,立即设立报表中心,为常态化减轻填表报数负担提供长期服务。
  (三)刚性约束与实际需求统筹兼顾。原则上只保留中央、国家部委和省级层面要求的填表报数事项,将刚性要求摆在首位。考虑各部门填表报数事项临时性、突发性特点,为有上级通知依据的临时任务建立快速备案通道,满足紧急情况报表任务布置需求。
  (四)专业队伍与智能工具同向发力。报表中心工作人员分析数据映射关系,建立数据关联,将视图化表格结构化处理,为自动填充表格做准备。专业人员承担主要工作任务,减轻填表报数需求部门、填报部门工作负担。依托报表通平台一键汇总、在线协同工具等,帮助提升填表报数工作效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