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之十五 | 郑州:制度技术市场协同推进 数仓数纽数港日趋成型

  • 2025.01.07
  • 来源:国家数据局
  • [ 打印 ]
  一、案例简介
  近年来,郑州市围绕打造“数仓、数纽、数港”战略目标,按照“制度+技术+市场”三位一体改革路径,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数据元件”安全交易范式,着力构建数据资源供给商、数据元件加工商、数据产品开发商三级数据产业市场,有效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有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举措
  (一)构建一套制度。初步构建“1+5+24”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其中,“1”是一个统领性制度文件,即《郑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计划(2023—2025年)》;“5”是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数据要素治理和体制机制创新5个领域;“24”是24项细分制度文件。
  (二)探索一种机制。建立非垄断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先后授予三家企业公共数据运营权。
  (三)打造一种模式。秉持央地合作、开放共赢的发展理念。与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向上生长;汇聚各方力量,向下扎根,努力构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郑州模式。
  (四)供给一批数据。提出公共数据供给负面清单管理,初步梳理364类数据负面清单,清单外一律供给。围绕金融信贷场景需求,向授权运营主体提供户籍、婚姻、不动产等8类公共数据,完成首批数据供给。
  (五)建设一个金库。严守数据安全底线,采用“数据元件”理念,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安全交易范式,建成安全可信中国(郑州)数据金库,接入1.2亿条数据,为实现数据规模化流通提供重要保障。

图1 中国(郑州)数据金库
  三、应用实效
  (一)实体化运行郑州数据创新中心(30000㎡)。2023年12月24日郑州数据创新中心正式运营,目前入驻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22家。
  (二)数据交易规模不断壮大。结合新注册企业识别、婚姻户籍核验、不动产核验、医保数据核验等多个数据交易场景,开出中部地区首张数据元件发票(80万元),入库税金4.53万元;签约23笔数据元件交易合同,交易金额超亿元。
  (三)孵化引育数据要素生态企业。孵化成立数据要素产业生态联盟(首批33家数据商);连续举办两届中国“数据要素×”生态大会,吸引近万人次、上千家企业参与,在2024年筹办的生态大会上,108家数据要素生态企业与郑州数据创新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招商虹吸效应不断增强。
  四、特色亮点
  (一)坚持党管数据。抢抓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重大机遇,组建市县两级智慧城市运行办公室,作为加强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的新型中枢管理机构,统筹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有机统一。
  (二)坚持“1+1+1+N”实施路径。以“1+1+1+N”(即做好一套总体设计,组建一家合资公司,布局一个数据创新中心,投资建设包括数据金库、数据要素加工交易中心、数据要素改革研究院在内的N个具体项目)为工作推进总抓手,打造“数仓”“数纽”“数港”。
  (三)坚持营造良好氛围。举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集体学习报告会,联合国内知名高校组织开展数据要素高级研修班,举办数据要素大讲堂和数据要素企业行等50余场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良好氛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