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之二十五 | 南宁:“天空地网”立体化感知 赋能调查监测数智化转型

  • 2025.01.12
  • 来源:国家数据局
  • [ 打印 ]
  一、案例简介
  根据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南宁市构建了“一平台、一张网、一个库”的信息化人防+技防的智能综合动态监测体系,提供耕地日常巡查、数据显示、问题上报、问题图斑核查等功能,并将相关工作延伸到林业管理和水利管理,形成“市—县—乡—村—网格”五级联动,田长、林长、河长“三长统一”的业务闭环,以信息化手段确保全市耕地、林地、江河湖库得到有效管理,助力南宁市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举措
  (一)构建联动协同综合监测“一平台”。综合动态监测平台由动态监测数据可视化大屏、动态监测业务子系统、动态监测一张图、三长制APP、“随手拍”微信小程序等部分组成,利用GIS、GPS、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等技术,有效提高南宁市自然资源监测水平。
  (二)建立耕地保护综合监测“一张网”。将南宁市全域划分为约2万个监控网格,利用无人机航拍和卫星遥感影像实现南宁市全域月度全覆盖监测。基于获取的遥感影像,提取出耕地、林地、河湖管理范围内疑似违法图斑,利用南宁市综合动态监测一张图系统推送的方式将自主监测图斑提供至各县(市、区)、开发区,以及农业农村、城管、水利、林业等“三长制”相关单位。

图1 一张图影像
  (三)形成内容完整综合监测“一个库”。建设包含耕地、林业、湿地、水资源等基础调查数据、管理数据在内,要素完善的基础库,建立动态更新的影像数据库、分类监测数据库、图斑核查处置清单库,支撑各县(市、区)、开发区开展耕地保护工作。

图2 数据主页
  三、应用实效
  (一)减轻基层负担,提升作业效率。目前综合动态监测系统及南宁三长APP注册用户约19000人,巡查记录超24万条。基层田长和网格员只用一部手机就能开展巡查和精细化管理工作,减轻了基层人员频繁切换不同软件作业的繁杂程度,提升“三长制”巡查工作效率,实现日常巡查监督管理常态化。
  (二)加强数据互通,提高治理效能。利用“一张图”平台和标准数据接口,将动态监测图斑业务数据同步推送到林业、水利等部门,同时实现了与国土调查云,区级田长巡业务系统的协同业务办理,形成多渠道综合监测数据优势互补,为市级主管部门提供更精准的决策依据。
  (三)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协同监管。打造全市统一的三长制监管数据中心,打通信息通道,实现对各级田长的信息收集汇聚,监测数据共享下达,智能数据预警预报,查询分析。实现全市领域用地监测、监管巡查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的全覆盖,建立健全以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以及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责任主体和多部门共同监管的“技防+人防”长效执法监管机制。
  四、特色亮点
  (一)“天空地网”立体化感知体系。以“自然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卫片执法及“互联网+举证”等技术手段,构建“天上看、空中巡、地上查、网上管”立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提升态势感知效能。
  (二)“山水林田湖”融合共享数据库。通过数据归集、整合汇总和定期更新,融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水利等各类数据,建立动态更新的影像数据库、分类监测数据库、图斑核查处置清单库,为各县(市、区)、开发区开展三长制工作提供精细化数据支撑,以及监测数据可视化表达、预警预报、查询分析等服务,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三长合一”协同监测模式。整合巡田员、护林员、巡河员职能,同步开展耕地、林地、河湖巡护工作,构建“一巡三查、三长合一”的集约高效、监管全面、协作配合的应用模式,集任务分解、线下核查、数据分析、意见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统筹实施三长制工作,实现三长制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检验、全程监督的全链条闭环监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