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厦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按照“1+2+N”(1个数字底座、2个治理平台、N个应用场景)总体架构,聚焦城市治理难题,以“高效处置一件事”为目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信息技术赋能双管齐下,创新打造厦门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实现城市治理事件及时发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推进城市精准精细治理,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主要举措
(一)统建共用,构筑一体化城市治理数字底座。市级统筹,集约化建设全市统一的感知中台、AI中台和数据中台,为各区各部门提供一体化共性基础能力,减少重复建设。感知中台接入全市物联感知设施,实现实时监测和精准告警。AI中台满足市、区两级各类AI算力和算法需求,实现“算力换人力、智能增效能”。数据中台形成一人一档、一企一档数据资源库,打造实时更新的城市动态人口感知体系。
(二)高效联动,重塑城市事件协同管理体系。通过搭建城市运行监测和城市事件协同管理2个支撑平台,构建一套“风险早预警、问题早发现、事件快处置”的闭环管理机制。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全景式、图表化展示城市经济社会运行指标数据,实时把脉城市生命体征。城市事件协同管理平台横向联动市直各部门,纵向贯通各区,建立事件督促督办、考核评价机制,重塑城市事件协同管理体系。
(三)需求牵引,打造城市智慧治理典型应用。坚持应用导向,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进城市智慧治理典型应用建设,力求在细微之处传递城市发展温度。如推进“教育入学一件事”改革,通过打通数据、精简证明、再造流程,实现全流程“不见面”线上智能办,解决入学证明材料多、排队长等痛点难点问题。
三、应用实效
(一)筑底强基,提升基础支撑能力。感知中台已接入36大类物联感知设备,形成异常告警事件4.7万余件。AI中台已上架占道经营、违规停车等58个算法,形成1.23万余告警事件。数据中台已形成包含24个维度206个指标项的“一人一档”、17个维度126个指标项的“一企一档”,提升各类城市治理场景的基础支撑能力。
(二)平台赋能,提高城市治理效率。城市事件协同管理平台已入驻85家单位,累计流转事件总数超89万件,实现市、区、镇街、村居四级跨部门、跨层级事件流转和处置。城市数字体征监测平台已整合接入26个部门超700项指标数据,形成1个综合态势和6个专题态势,初步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三)靶向发力,增强人民群众“三感”。聚焦城市治理难题,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大货车盲区监测预警,道路事故率降低70%,死亡人数同比下降88%,全面提升大货车事故预防成效。九小场所火灾隐患防范,已试点覆盖840个九小场所,自动触发形成2千余条告警事件,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发生。
四、特色亮点
(一)变“经验判断”为“数据决策”。通过融合治理城市体征数据,搭载指标预警模型,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领导驾驶舱,实现对城市运行态势、潜在风险及问题的数字化呈现和精准映射,为风险防范、联动处置、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二)变“人防人治”为“智防智治”。依托高度集成的感知中台和智能中台,7×24小时不间断自主巡检,第一时间发现预警事件并自动触发处置机制。基于历史数据智能识别出潜在风险点,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事件,逐步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促进城市治理提质增效。
(三)变“以部门为中心”为“以事件为中心”。基于统一的事件协同管理平台和机制,启动跨部门、跨领域复杂事件的线上协同处置流程,确保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共享信息、协调行动,形成合力、解决问题。
图1 一网统管“1+2+N”总体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