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之三 | 济南:建设泉城链城市数据基础设施 赋能数据可信流通应用

  • 2025.01.01
  • 来源:国家数据局
  • [ 打印 ]
  一、案例简介
  针对数据授权难、信息泄露隐患大等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痛点问题,济南市采用国产区块链技术,提出“还数于民、精准授权、智能加密、价值传递”数据共享新理念,打造“部门数据上链+个人链上授权+社会链上使用+全程追溯监管”的数据可信共享新模式,建设覆盖全市的区块链数据基础设施——泉城链平台,破解了数据流通信任环境缺失、群众数据权益难以保障等难题,有效推动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安全流通,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释放出巨大的社会价值。
  二、主要举措
  (一)构建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提供数据流通可信通道。泉城链平台包括泉城链基础设施、数据保险箱、数据资源管理中心和数据应用系统等四大模块,数据资源管理中心面向数源单位实现数据的“上链”发行,数据保险箱面向个人和企业提供数据自主管理与授权使用服务,数据应用系统面向用数单位提供数据授权申请与下链使用服务,打造可信传输通道,实现数据价值。

图1 泉城链架构图
  (二)开展“还数于民”,实现“个人管理个人数据”。基于全省统一政务应用—爱山东APP,开通个人可信数据空间—数据保险箱,组织数源单位开展“还数于民”行动,将数据按需返还至个人数据保险箱,实现个人数据的“按需申领、自主查看”。用数单位对接后,“一数一授权”,个人授权后用数系统才能获取数据,实现个人数据的自主管理,保护了个人隐私,确保合规用数。

图2 个人数据保险箱
  (三)赋能场景应用,助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以推动政务数据社会化应用为突破口,成功打造了泉城链普惠金融和公证服务两大重点应用,继而支撑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现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与交易流通。接入济南供电、济南水务、山东银联等社会企业数据,打造社会数据流通应用场景,助力公积金业务跨省、跨市联办,赋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三、应用实效
  (一)实现“还数于民”,政务数据不再深藏闺中。泉城链已“上链”返还近40个政府部门246类数据,开通430万个个人/企业账户,链上数据调用次数超过1400万次。
  (二)打破政银壁垒,金融业务实现“秒批秒办”。泉城链赋能30家银行92款信贷产品,发放贷款48.2万笔,授信739亿元。实现银行贷款业务从最少跑3次、提交5份材料、用时10-15个工作日,升级为动动手指即可“秒批秒办”。
  (三)助力司法改革,赋能公证业务降本增效。泉城链助力济南泉城公证处实现普通公证事项1-2个工作日出证、简单公证事项立等可取。目前支持30余项链上数据获取使用,累计办理事项超9000项,精简材料2万余项,服务群众超1万人。
  (四)打造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服务数据价值化。泉城链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提供数据可信交付能力。目前已实现36家数据运营单位入驻,已开发上架493款数据产品,数据交付量超315.6万次。
  (五)构建公积金“数字黄河链”,助力黄河流域一体发展。济南住房公积金中心依托泉城链打造“数字黄河链”,实现公积金跨区域无证明通办,提升服务管理质效。目前山东省16市、银川、呼和浩特等公积金中心已接入,跨域授权使用26万次,支撑房产协查、公证、租房一件事等应用场景创新。
  四、特色亮点
  (一)打造个人数据可携带的数据流通模式。通过泉城链的“数据保险箱”,基于“一人一密、一数一密”实现数据的确权与授权使用,实现了个人数据的“可携带权”。
  (二)构建各方地位平等的城市链联盟。政务数据“上链”方式由通过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上链”改为数源单位直接“上链”,“上链”各方地位平等。数源单位自主管理节点软件,自行接入数据,“上链”数据未经个人携带者解密,各方均无权、无法查看数据。
  (三)形成以点带面联合推广模式。济南市大数据局与原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管部密切配合,一方协调数据,一方推动应用。模式成熟后,逐步推广至公证、政务服务、公积金、数据授权运营等领域,实现以点带面、稳步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