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之四 | 重庆:一网多用、一网多能 全域自主可控视联网安全网络底座

  • 2025.01.01
  • 来源:国家数据局
  • [ 打印 ]
  一、案例简介
  重庆市采用国产自主可控、国密算法加密的V2V视联网协议和IPv4、IPv6“三栈三待”技术打造政务网络“一网两线、异构主备”模式,统一承载视频业务、数据通信、电子政务外网、算力网等应用,形成“五级覆盖、一网承载”体系和“一网多用、一网多能”架构,构筑全域自主可控新型底座网络。
  二、主要举措
  (一)“自主可控,主动免疫”,打造安全网络基座。设备、系统及底层协议全国产化,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天候的网络保障,形成全面非IP安全底座网络。
  (二)“一网两线,异构主备”,夯实集约化“一张网”建设。在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下,建设单线路的政务外网(IP协议)和视联网(V2V视联网协议),“两线”互为备份,提升网络集约性。
  (三)“五级覆盖、一网承载”,强化协同联动治理能力。贯通覆盖市、区县、镇街、村社、网格五级,充分融合视频会议、监控调度、“渝快政”移动端、单兵、无人机打通等功能,全面提升政务效率与社会治理能力。
  (四)“一网多能、一网多用”,赋能新兴业态应用机制。无缝承载算力网、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业态网络,为低空经济、元宇宙等新兴领域提供必要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实现一网多能,降本增效。
  三、应用实效
  (一)建成全市统一视频会议调度体系。视联网点位建设达2763个,实现全市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高清、实时、双向音视频调度通信。
  (二)建成全市统一视频监控汇聚网络。依托视联网接入市级各部门及区县视频监控资源超115万路,共享赋能至三级中心、基层智治等20余个重要系统,高效支撑全市一体指挥、视频资源共享调度应用。
  (三)实现“一网两线”异构主备。落地实践数据级异构主备网络,实现业务平滑切换,最大限度保障政务业务连续性、稳定性,同时,骨干网、接入网分别提升至100G、10G带宽支撑能力,夯实通信传输“一张网”基础。
  (四)推动视联网赋能西部算力网建设。依托视联网构建西部算力创新高地,推动“疆算入渝”,促进重庆、新疆两地视联网和算力网融合发展,逐步构建以新疆为供给、重庆为枢纽,服务成渝、辐射全国、出海东盟的西部算力网,实网验证每100公里时延仅0.44毫秒,抖动小于1微秒,远优于国家算力网每100公里时延1毫秒的要求,满足新兴业态应用确定性网络服务需求。
  (五)打造多源融合指挥调度系统。视联网接入“渝快政”、融合通信、挂图作战等通信能力,赋能三级中心建设,形成一体化融合指挥调度实战能力。
  四、特色亮点
  (一)全域非IP、高确定性模式。采用国产自主研发、国密算法加密的V2V视联网协议实现网络技术体系化创新和通信协议的自主可控,具备主动免疫外部网络攻击、“外部不可见”等内生安全特性和超低抖动、超低时延确定性技术特征,实现远距离无损传输,形成市域高确定性网络格局。
  (二)安全底座“一网多能”模式。利用视联网底座多元承载和大规模并发的通信能力,推动网络资源整合、性能提升、多跨协同与高效能治理,统一承载视频类、数据通信类、新兴业态类应用,为政务应用社会治理提供“一网承载”服务、新兴业态相关市场主体提供“一网多能”机制,开启政企互通、赋能应用的协同发展新篇章,助力数字经济提质增效。
  (三)政务网络“一网两线”模式。突破IP协议与国产自主可控V2V视联网协议的兼容难点,通过“三栈三待”技术改变传统政务外网“全IP”、分别“一主一备”网络建设模式,不再单独建设备份线路,提升政务网络集约化水平。

图1 主要做法逻辑关系图

图2 视联网安全底座实景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