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交通信号智能协调场景的数治模式应用案例
一、数据流通场景和安全治理挑战
公共交通数据价值释放可有效提升城市交通信号智能协调等相关城市治理水平。浙江云通数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通数达”)通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以数据聚类分析算法将营运车辆单车实时位置数据转换为群体性路口画像数据并输出应用,在保持交通态势高精度分析的同时,实现营运车辆单车数据零泄露。
场景中的业务流程为,政府部门A将其持有的公共交通数据脱敏后汇聚至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计算域的可信执行环境中;云通数达(运营机构)在可信执行环境内通过聚类算法生成路口画像数据;城市交通管理部门B获取路口画像数据用于交通信号优化。
场景中的安全治理挑战为,公共交通数据内包含较为敏感的营运车辆单车实时位置数据,存在敏感数据合规保护与数据应用平衡难的痛点。
二、安全治理措施
(一)通过数据流通安全技术促进数据跨部门安全流通。在可信执行环境内,云通数达(运营机构)通过聚类算法将营运车辆单车实时位置数据转化为路口画像数据,实现交通态势高精度分析,确保输出数据无法反推原始营运车辆单车数据。在数据跨部门流通过程中,采用了端到端加密的通信协议,降低中间人攻击和数据篡改、泄露风险。
(二)通过数据流通安全管理机制实现数据合规流通利用。一是依托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开展合法合规性评估,遵循“业务必需、最小范围”原则,明确数据加工方数据使用目的与方式。二是创新管控机制,数据加工方建立“三审核三隔离”机制,其中,“三审核”包括,审核加工方主体资质,审核加工代码,审核输出结果;“三隔离”包括以最小化授权实现权限隔离,以多层次防护实现数据隔离,以“模型调试有真人无真数、模型应用有真数无真人”实现人员隔离。三是明确退出机制,数据加工方严格遵守授权期限,终止合作时关闭可信执行环境使用权限,确保数据全生命周期可控。
(三)通过协议和制度体系提升数据流通安全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规范(试行)》,云通数达(运营机构)与地方人民政府签署《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协议》《数据安全承诺书》,明确加工方数据安全责任并按要求开展定期报告。
三、典型意义和安全治理成效
案例探索了公共交通敏感数据“不敢用”、跨部门数据“不能融”等难点问题,在不新增感知设备投入情况下,提升交通治理效率近10倍。为促进交通行业和领域数据流通利用,推进城市治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智治理”的转型升级提供实践参考。截至2025年6月,上述模式已在全国30余个地区落地,覆盖超1200公里道路,绿波道路通行效率可提升20%以上,日均为百姓节约超20分钟通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