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标注优秀案例集之十 | 数据标注政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 2025.05.17
  • 来源:国家数据局
  • [ 打印 ]
数据标注政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申报单位: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九州科技(海南)有限公司、海南省数标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推荐单位: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案例简介
  针对数据标注产业面临师资短缺、缺乏实践等问题,海口江东新区创新打造“政府引导+校企合作+协会赋能+市场化运作”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制定人才政策、建立标准课程、完善产业生态等举措,合作输送超3000名人才,有效缓解本地企业用工荒与高校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

整体架构
  二、举措与成效
  一是打造数据标注政产教融合范式。
制定《海口江东新区急需紧缺人才认定管理办法》等政策,组织多场招聘会与职业指导活动,依托大学产业园、双创基地等平台建成3个数据标注政产教融合基地。
  二是鼓励技术创新驱动产业效能提升。专项经费共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自研开发标注工具,多模态一致性达95%,自动驾驶标注精度达98%,多个项目验收合格率100%。
  三是搭建标准且稳定的人才输出体系。校企合作开发8门课程并开设订单班,与山东、广东多所院校深度合作,累计培训超3000人,培养54名专业培训老师。帮扶家庭困难学生,月实践津贴3000-5000元。
  四是培育标注产业生态促进规模发展。联合省级学会、龙头企业成立产业学院并孵化企业,搭建涵盖技能培训、科技金融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引入百度等30余家企业项目,涵盖智能交通、语种转写、医疗健康等多元领域。
  三、特色亮点
  一是推动政产教全链条融合发展。
通过人才认定、资金补贴、技能培训、招商引资等举措,构建“政策保障-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应用”闭环生态体系。助力获批全国数据标注基地、智能交通先导应用等试点,成立全国数字贸易产教融合共同体。
  二是构建标注人才进阶培养体系。专款建设“标注劳动工坊”,提供大学生兼职岗位及实习岗位。实施“班助制”,让工程师进校授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搭建“个性化任务分配平台”,自主领取任务,开展常态培训评估。补贴职业技能认定并举办技能竞赛,优秀选手将优先获得晋升渠道。
  三是实现标注实训基地自我造血发展。通过多元化劳务模式降低风险,企业实现轻资产经营。学生标注成果直接用于模型训练,提升校企合作成果转化率。形成了“资源共用、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扶、成果共享”的良性发展机制。
  四是开发海南特色数据集与商业模型。建成海南方言保护工程语料库及语音识别系统,填补了国内方言保护技术空白,并获海南人工智能学会一等奖。围绕海南“三高一多”特殊气候场景,丰富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数据样本。构建全国教育试卷错题数据集,探索了集“采集-标注-训练-应用-交易”的发展闭环。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