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人群体征高质量数据集
推荐单位:湖北省数据局
申报单位:武汉东湖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背景
抑郁症等神经精神障碍疾病高发,我国将其纳入《健康中国行动》专项治理,但传统诊断依赖主观问诊与问卷,存在误判率高、早期干预难等痛点。本项目基于人脸视频的非接触无创生物检测技术,通过融合特定人群高质量数据集构建算法,提升精神障碍疾病早期预警与诊断精准度,并拓展至多疾病筛查场景,助力心理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框架
二、方案和成效
一是研发非接触多模态检测技术,提升识别精准度。搭建融合面部视频、动态光谱及生物信号的多模态数据集,开发AI筛查算法。较传统方法提升神经精神障碍疾病识别准确率,实现10秒快速检测评估,大幅提高大规模筛查效率80%以上。
二是推进多场景规模化应用,强化预警能力。在校园、企业等场景部署检测系统。实现校园心理筛查规模化覆盖,助力早期预警升级;降低企业健康检测成本30%以上,减少事故发生率约20%,支撑连续无创监测。
三是构建跨行业创新生态,带动产业发展。以数据集为核心,联动数据标注、智能硬件领域。带动相关产业产值增长,形成“数据+技术+硬件”协同生态,促进跨行业技术转化与应用。
四是拓展普惠服务覆盖,提升服务可及性。依托5G技术对接多类机构,推动技术向偏远地区延伸。使抑郁症早筛服务覆盖范围扩大至偏远地区,提升服务可及性,通过实时数据反馈,助力政府及医疗机构精准干预,改善公众心理健康管理水平。
三、创新点
一是构建多模态融合数据集与智能分析模型。通过非接触方式采集人脸视频,融合RPPG信号、动态光谱与视觉特征,形成218TB高质量数据集,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建立基于生理与行为特征的精神障碍预测模型,显著提升客观性与准确率。
二是建立动态监测与个性化评估机制。该数据集构建了近2000人的面部视频与多模态生理指标监测的映射关系。依托长时视频数据,实现面部生物信号与情绪趋势的持续追踪,生成个人心理健康档案,支持早期预警与精准干预,提升筛查连续性。
三是形成“标准化+可定制”的数据应用生态。构建“1+N”数据集框架(1个标准数据集+N种场景化解决方案),基础数据集训练实现88%以上准确率,多场景定制训练,快速部署,推动技术普及与标准制定,助力远程心理筛查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