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 | 北斗“通导遥一体化”多模态应急高质量数据集

  • 2025.10.22
  • 来源:国家数据局
  • [ 打印 ]
北斗“通导遥一体化”多模态应急高质量数据集
  推荐单位:湖北省数据局
  申报单位:移动广播与信息服务产业创新研究院(武汉)有限公司
  一、背景
  针对灾害应急处置中灾情监测碎片化、现场态势理解不直观、受灾人员定位精度不足及“断路、断电、断网”场景通信可靠性低等问题,本案例以应急、广电、自然资源等部门为主要服务对象,构建北斗“通导遥一体化”多模态应急高质量数据集。该数据集融合北斗通信/定位数据、多传感器三维实景建模数据、多光谱遥感监测影像、AI事件感知数据流等多源异构信息,形成覆盖灾害全链条的空天地一体化数据支撑体系。目前已在湖北、湖南、陕西等省份实现部署应用,有效提升了极端灾害条件下应急通信与资源调度的可靠性、精准性和时效性。
高质量数据集与应用场景图
  二、方案和成效
  一是构建应急数据基座,突破极端场景数据传输瓶颈。
针对“断路、断电、断网”极端条件下数据高可靠传输难题,基于自主研制的应急广播北斗高可靠终端群,融合三维地理信息建模、AI事件感知、遥感卫星等多模态数据源,建成10TB级的空天地全链路时空动态数据库。研究适用于应急北斗链路的数据安全加密及压缩编码算法,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
  二是打造“平急结合”数据中枢,实现跨领域数据服务模式。构建基于北斗三号“通导一体”模块的数据枢纽,解决极端场景下数据传输难题的同时,通过北斗差分定位数据广域分发与局域增强功能,可拓展至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
  三是引领数据规范标准建设,破除跨领域数据互通壁垒。针对应急、广电、北斗等跨行业数据标准不统一、系统互联互通难问题,牵头制定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3项,建立涵盖数据传输、处理、安全加密、压缩编码等流程的标准体系,为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奠定基础。
  四是推动数据规模化落地应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潜能。通过建立“技术-标准-产业-应用”协同发展模式,已在应急管理、广播电视、自然资源等关键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部署,累计安装各类终端约4万台,处理数据超千万条。
  三、创新点
  一是打造北斗“通导一体”数据高可靠传输体系。
构建北斗中轨与高轨卫星协同的应急数据传输架构,研发专用数据压缩编码与安全加密体系,攻克“三断”极端场景下应急数据“传不出、收不到”难题,核心技术经权威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二是形成空天地协同智能决策新模式。创新融合北斗导航、卫星遥感、低空无人机、地面摄像头等多源数据,打造三维实景建模与灾情智能辅助研判数据模型。
  三是建立“平急结合”数据应用范式。项目打造智能数据服务中枢,集成急时应急管理与平时智能网联/精准农业/低空经济等多场景数据服务功能,形成“军工级可靠性+大众化服务”可持续数据应用范式。
附件: